【注册/登录】
人才动态
人才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才服务 >> 人才动态
武汉未来科技城勾勒5年产业大盘,企业座谈会成功开展
     日期:2018-06-22 09:34

6月19日,经报武汉市人民政府审定,《中国光谷203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纲要》正式发布,全面引领光谷未来20年高质量创新发展。这是全国高新区及自主创新示范区中,首份“2035创新路线图”。

21日下午,与“光谷2035”行动纲要一脉相承的《武汉未来科技城产业规划2018-2022》征求意见稿出炉,就今起5年,武汉未来科技城如何在产业布局上实现创新引领,迈向高质量发展,征求园区企业意见,25家园区企业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本轮产业规划由长城战略研究所武汉光谷创新发展研究院负责起草,围绕外部战略环境分析、未来城现状诊断、未来城功能定位思考、构建智能产业生态、加快建设创新生态、完善园区发展环境、组织与保障等7大方面,提出了产业规划方案。

8年前,66平方公里的武汉未来科技城,还是一片荒野上的蓝图。目之所及的黄土坡上,看不到繁华都市里的霓虹闪烁,也听不见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

如今,这座年轻的科技新城,已随着国家存储器基地、华为武汉研发基地等众多重量级项目的建设,在光谷东部拔地而起。

作为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之一,武汉未来科技城拥有2万名从业人员,每万名从业人员专利授权量达1120件,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这里研制了全国首台万瓦级光纤激光器,量产了全球首款40纳米高精度北斗导航芯片,诞生了世界脑科学领域首个捕获高分辨率全脑三维图谱的“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MOST),光纤激光、集成电路、光显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此聚集。

光谷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荣凯认为,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未来科技城应立足自身产业特色优势,成为光谷的科技创新源头区、战略产业加速区、人才发展赋能区。未来城的企业家们要思考如何把钱变技术,搞创新;如何把技术变成钱,搞经济、产业化。关键都在人。

他说,未来城集聚有8家工业技术研究院,拥有“前沿研究-技术开发-转化应用”的创新全链条。而依托一批国家级战略产业,集成电路、未来网络、智能服务等“芯-网-智”智能产业架构,将影响未来城乃至光谷产业格局。打造“创新国家队、光谷动力源”,为东湖高新区建设“世界光谷”提供高质量支撑,是未来科技城未来5年最重要的产业使命。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到2020年, 我国将“初步建成若干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依托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一大批尖端科技和新兴产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截至目前,上海、合肥和北京均已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本轮征求意见稿建议,未来科技城应前瞻性布局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硬科技”领域,这是抢占未来话语权的重要手段。

所谓“硬科技”(Hard & Core Technology),是指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它区别于由互联网模式创新构成的虚拟世界,是需要长期研发投入、持续积累才能形成的原创技术,具有极高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难以被复制和模仿。硬科技不仅是对人类经济社会产生深远而广泛影响的革命性技术,更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动力。

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经过8年发展,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光谷以后,越来越多承担国家和光谷战略使命的未来科技城,下一步蓝图究竟该如何谋划;在中长期规划蓝图下,最近5年需要着重解决哪些“临门一脚”和“卡脖子”的问题,是当务之急,也是制定本轮5年规划的产业初衷。未来城希望与园区企业共同集思广益,共同画好这张图,携手实现高质量发展。


友情链接:

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武汉东湖开发区高新大道999号 邮编:430206 电话:027-87922863 传真:027-87922863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鄂ICP备15016557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1721号
武汉光谷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