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6年,未来科技城已吸引8位院士、25名武汉“城市合伙人”,26名“千人计划”专家、20名“百人计划”人才、145名“3551”人才和外籍专家,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200余个。
今年,在建设“自由创新区”的思想引领下,未来科技城新建院士工作站2个,聘请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科学顾问,加大力度促进人才自由流动。
与全球同步“无时差”,海外人才可在此离岸创新创业
去年11月,中国海外科技人才离岸创新创业中心在未来科技城设立试点,探索国际人才的离岸创业,并通过网罗这些顶尖人才和科技项目,服务武汉创新创业。
今年9月,中国科协(武汉)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揭牌,将重点布局北美、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等区域,在当地网罗新型科技项目库、境内外高层次科技专家库、企业需求库、专利技术库、视频网络平台等一系列资源,推动国内外高科技供需精准对接。
面向全球整合资源,“走出去”制定标准、参与竞争
工研院纷纷走出去,面向全球整合资源,做强产业。
导航院代表中国加入国际海运无线电委员会(RTCM),负责北斗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导航院院长韩绍伟担任首任北斗工作组主席。作为RTCM内首个由中国企业主导的标准制修订工作组,将全面负责北斗定位系统(BDS)相关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海洋院在挪威承接的渔场总包工程项目,提供世界上最先进的深远海大型半潜式预约养殖装备。同时,法国甲板运输船、阿尔及利亚豪华邮轮等项目也即将启动。
精准服务,让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
“不仅要引进人才,还要让他们留得住、发展好”,未来科技城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一系列针对人才的创新政策正在光谷加快落地。
7月1日,中部地区首个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窗口在东湖高新区政务中心揭牌,把原来的部、省、市三级审批机制,变为省、市部门联合受理、审核、发放证件等一站式服务,外籍高层次人才申请永久居留可不出园区。
12月10日,湖北省归国留学人员之家在武汉未来科技城挂牌成立,打造成党和政府联系归国留学人员的桥梁纽带、助推创新创业的活动平台和留学人员信赖的温馨家园。
创新创业,也不是靠几个顶尖人才就能完成。建设自由创新区,除了服务顶尖人才,更要给予创新创业中坚力量——人才“中产阶级”充分关注,要为园区人才提供解决落户、医疗、子女入学等诸多保障。
建设家门口的“硅谷”
在未来科技城工作,午餐时,身边可能坐着的,就是一个全球顶级科学家,大家随意谈论的,也许就是正在改变世界的某一个研究。
“我们的食堂向所有人提供服务,没有层级之分。”未来科技城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说,园区一直致力于打造的,是一种平等、协作的自由创新氛围,“建设家门口的硅谷”。
今年4月,未来科技城宣布启动“中央科技商务区”建设,将打造8.9平方公里智慧生态新湾区,形成集科技创新、城市服务、旅游休闲、生态居住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光谷东部次中心。
今年6月,“硅谷小镇”项目签约落地,这个规划面积近1.5平方公里的创谷,计划3至5年内建成,将引进“硅谷创新模式”,有研发基地、高新企业,也有居住、商业及教育等配套,打造成国内顶尖的创新创业载体、海内外人才集聚地。
为进一步提升园区宽带接入能力,今年,未来科技城以“万兆园区”项目为试点,引导通信运营企业主动降低企事业单位用户宽带网络资费标准,在未来科技城起步区实现WIFI全覆盖。
“创新创业遵从链式法则,技术、人才、资本互相影响,共同促进。”未来科技城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硅谷创新经验中,离不开“自由”二字,因此,园区鼓励建立公共研发平台、公共实验室、众创空间等新型服务平台,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如西门子、智能装备院、新能源研究院等,建设了具有专门化创新平台、应用软件设施等一流的、与国际同步的众创空间。
(2016-12-29 长江日报 记者肖娟 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