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武汉晨报:武汉未来科技城食堂里的一幕—— 招商简餐上的“量子通信项目”
     日期:2017-02-28 12:00
        2月21日,晨报记者在武汉光谷未来科技城采访,在海外人才大楼B4栋2楼的食堂里,偶遇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首席科学家、法国国家科学院主任研究员王肇中博士,拿着一张未来科技城的地图,正与坐在他对面的武汉未来科技城招商引资负责人讨论着什么话题。走近一旁听,原来他们正在讨论的是一个世界领先的单光子源发射器项目,产品将广泛应用于未来的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领域……
        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未来科技城,对外开放的餐厅有4个,共3200个餐位,创业者、企业家、园区工作人员等等多在此简餐。想在这里偶遇首席科学家、行业领军人才、千人计划专家,轻而易举,也许你隔壁餐桌上讨论的就是改变我们未来生活的量子通信项目,他们吃的都是盒饭类的简餐,讨论的尽是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领域的大事。
 

数次拜访争取武合干线  年内建成4000人量子通话
        在海外人才大楼17楼,未来科技城产业招商处曹光明博士对于招商引资工作一刻也不敢放松,2016年,为了争取把武汉纳入国家量子通信骨干网的节点城市,他们出差上海、合肥六次,拜访国科量子、国盾量子、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学者,讲意义、论优势、提政策。
        “本来国家量子通信骨干网是走沿海地区的,这条量子干线连接北京与上海,贯穿山东济南、安徽合肥等地,接下来就是联通杭州、厦门,武汉根本不在这条干线上。”曹光明说:“正是看中了光谷在光纤通信领域良好的产业基础,看中武汉的发展,也被我们的诚意打动,才有了武合干线。”
        经过多轮论证,今年2月初,400公里的武合干线选定了武汉到合肥间的光纤线路,确定了6个中继站的建设方案,即将于3月开始建设。预计一年内,武汉人将实现量子通信,可同时满足2000对、4000人的通话需求。

从大柜子到小盒子  建百亿量子通信产业集群
        “量子通信干线修到武汉,武汉将成为量子通信骨干网西进‘桥头堡’,我们的量子通信产业集群建设要跟上。”在曹光明博士看来,这是个巨大的产业机会,未来科技城就是要引进国际战略新兴产业、实现国内领先技术和本土原创技术转化。
        近年来,在单模光纤中实现量子通信是世界领先的通信技术。量子密码技术的引进在信号传输的应用打开了保密通信的新途径,是最保密的通信。目前,上千公里长距离的量子通信已成为现实,量子通信已达到音频范围,在不久的未来将达到视频范围。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光电子器件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单光子源的研发与产业化,而这正是王肇中博士今年最重要的工作。
        裴磊是光谷·激光科技园办公室主任,从规划400亿产值的光谷·激光科技园建设的角度来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工作重心将围绕量子通信产业集群建设展开。在他看来,光谷在光纤通信领域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人才、技术都有积累,比如光迅科技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开发量子通信保密电话,以往保密电话是个大柜子,未来市民家里的保密电话只是个小盒子。从模块化到系统研发,一批量子通信上下游产业将在未来科技城聚集。

“千人”引“千人”  让人才留得住,发展好
        项目招进来了,还要让人才留得住,发展好。在未来科技城工作5年的李丹琦,对这句话有深刻的理解,大到市场拓展、融资对接,小到员工吃住行、落户社保、子女入学,她认为,企业服务工作也是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部分。
        闫大鹏是第二批“千人计划”入选者,2007年,他创办武汉市锐科光纤激光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并担任总经理兼技术总监。2011年,未来科技城向锐科光纤伸出橄榄枝,希望闫大鹏到未来科技城“创业”。2015年,随着未来科技城激光产业链完善,以及对于“千人计划”带项目落户的免租政策,锐科光纤乔迁未来科技城。
        2016年11月22日,在“武汉·中国光谷”激光技术与产业发展创新论坛上,项目负责人之一的闫大鹏表示,我国首台全自主研发的2万瓦光纤激光器正式进入装机阶段,这一技术成果直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预计可使进口产品降价40%左右。
        从一片荒地成长为“小进规”企业,去年营业额达3个亿,今年即将在创业板上市,锐科光纤的快速发展,只是未来科技城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通过闫大鹏介绍,已有4位激光领域“千人计划”专家来到未来科技城,未来将会有更多技术垄断在这里被打破、行业空白被填补。
        建设6年来,未来科技城已吸引8位院士、25名武汉“城市合伙人”,26名“千人计划”专家、20名“百人计划”人才、145名“3551”人才和外籍专家,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200余个。

0.3平方公里  聚集200多家创研机构
        海外人才大楼B4栋2楼的食堂里,王肇中的工作简餐最后以喝汤圆米酒结束,而这个项目也将在未来科技城的地图上拔地而起。落地窗外,华为研发大楼即将投入使用,将有上万华为研发团队在这里工作,为华为在国际市场开疆拓土提供智力支持。
        未来科技城招商引资负责人介绍,大量面向未来的产业项目在此落地,许多承担国家战略的机构在此集结创新。总投资240亿美元的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已开工打桩。不远处的武汉光谷·激光科技园加紧建设。华为武汉研发基地、新思科技武汉产业园,领军企业在这里加速聚集。七大新型工研院构建科研和产业良性互动的平台,越来越多“黑科技”在这里成真。全球首台常温常压氢能客车“泰歌号”武汉下线、 2万瓦级光纤激光器、国内首款40纳米北斗智能芯片、显微光学切片断层成像系统……目前,未来科技城已有10多项顶尖的专利技术和标准打破国际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在这0.3平方公里的核心区聚集了200多家创研机构。
        去年11月,作为光谷创新改革五大计划之一的“自由创新区”,在武汉未来科技城启动核心区建设。5年内,光谷将以技术转化自由、人才流动自由、资本融通自由、环境宽松自由为目标,将未来科技城打造成为“创新特区”。
(2017-2-27 武汉晨报 记者 龚齐飞)

友情链接:

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武汉东湖开发区高新大道999号 邮编:430206 电话:027-87922863 传真:027-87922863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鄂ICP备15016557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1721号
武汉光谷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