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闫大鹏:为激光产业创新发展鼓与呼 “企业自主创新、科技自立自强,是我最关注的内容。”全国人大代表,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工程师闫大鹏表示。 今年,是闫大鹏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6年。作为有过5年履职经历的“老代表”,他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基层、走访企业、充分调研,准备了多份建议,包括《关于完善法规体系破解科技成果产业化瓶颈的建议》《关于将光谷实验室打造为国家实验室的建议》等。 闫大鹏说:“科技成果从科研向产业的转化,是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是当前国家科技创新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激发全社会和企业科研创新活力,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为此,闫大鹏建议,要加快完善科技成果顶层制度设计,推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引入“科研法人”制度等;加快畅通政企、校企、企企协同转化机制,比如支持高校院所探索采取科技成果“先转化、后收益”的模式;健全成果评价激励机制,优化科技成果应用评价,完善科技计划绩效评价,加强科技金融联动融通。 事实上,自从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闫大鹏始终恪守“人大代表为人民”的诺言,时刻牢记所肩负的重任,深入基层,通过走访企业与企业家面对面沟通交流,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提出《关于推动我国高端领域激光制造安全可控的建议》等。他说:“这些建议分别得到了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注和积极回应。” 令闫大鹏难忘的是,2018年,他第一次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那也是他归国创业的第12个年头。那一年,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刚落户武汉,一大批以光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为核心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正在集聚,激光加工核心器件市场需求与日俱增。他说,当时,湖北省乃至全国的多家激光企业负责人纷纷找到他,希望他能提出利于激光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当时他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闫大鹏表示,2018年参加全国两会时,他提出建议“希望取消工业级增材制造装备生产而需要进口的大功率激光器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的政策,支持国产激光器企业发展。”该建议提出后,很快就得到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先后多次邀请他和业界专家赴京讨论。在听取多方意见并充分论证后,当年11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等发布通知,决定对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进行修订,取消了进口激光器的免税政策,为国产激光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外,闫大鹏说:“近年来,我多次走访调研国产激光企业,在推进激光产业科技创新国有化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感到非常光荣和自豪。” 在政策推动下,我国激光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2021年国产光纤激光器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60%,而2017年仅为30%多。 “再次当选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我感到无比光荣,又深感责任重大。”闫大鹏表示,他将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当好组织信赖、人民满意的代表,继续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关于科技创新方面相关要求,积极建言献策,为加速建设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2 付诚:北斗规模应用进入关键阶段 “现在学生卡里有北斗芯片,老人出行的拐杖里也有,甚至无人区的藏羚羊、野生大熊猫,都戴上了跟踪保护神器——北斗卫星定位项圈。”全国政协委员、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付诚如是说。 今年全国两会,付诚带来《关于支持湖北筹建国家北斗卫星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建议》《关于将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产品纳入国家信创体系的建议》《关于利用好区域股权市场高质量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建议》3份个人提案和《关于打造世界级北斗产业集群的建议》的联名提案上会。 “北斗系统最重要的就是应用,不仅要让北斗在特种装备、汽车前装等领域发光发热,还要让‘北斗’+‘智能+位置服务’成为新基建中智慧城市、智能交通与农业装备的刚需。” 近20年来,付诚带领团队追逐梦想,埋头潜心研发国产自主可控导航定位技术,致力于成为北斗+时空智能领域芯片、板卡、终端等软硬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他欣喜地介绍,今年春天,依迅北斗自主研发的搭载北斗自动驾驶仪的无人农机车,已经在荆门的农田里撒播希望的种子。 下一步将如何实现技术升级和突破?付诚介绍,以武汉依迅北斗公司为例,以院士专家为核心、高端领军人才为骨干、海归博士硕士为中坚的科技创新人才梯队,不断创新“北斗+时空”智能技术,陆续攻克了多模多基多态高精度组合导航、空天地海通导遥一体化等核心算法。未来在技术领域还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面推动基于“5G+北斗”的通信技术与精准时空技术的融合,横向无缝覆盖室内、纵向拓展到水下及深空,且能在复杂环境下提供高精度、连续稳定的时空信息服务,进而服务智慧城市、无人系统、万物互联等多个场景,真正实现通导融合。 “这条路理论逻辑很好理解,但真正实现通导融合却没那么简单,看到通导融合这一发展趋势的不只是中国。”他说,未来,还需要继续发扬坐冷板凳的精神,忍受寂寞,沉下心去攻克和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 “北斗系统在全球一半以上国家和地区推广使用,北斗规模应用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阶段。”付诚谈到,当前,全球数字化发展日益加快,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已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未来,还将继续发挥自主可控技术优势,在基础设施状态监测与运行检测、无人化农场精准作业、工业机器人智能导航、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与大众消费等领域持续发力,以全时空、全场景、高精度赋能国民经济发展。 作为一名在北斗领域坚持20年的“北斗人”,他表示,要在新时代北斗精神的指引下,坚持开放融合、协调合作、兼容互补、成果共享,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推进北斗产业发展,促进全球卫星导航事业进步,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来源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