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登录】
企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企业动态
聚焦丨十年,一路追光,一路摘星,一路向东
日期:2022-10-17 06: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考察东湖高新区。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中国光谷感恩奋进,勇担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打造科学之城、追光之城、向往之城,加快迈向世界光谷。日前,武汉电视台《看武汉·这十年——走进城区看变化》特别节目走进光谷,聚焦武汉未来科技城多家代表企业,讲述追光故事、蜕变之旅。


7.jpg



01
从数字看变化

从数字,看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东湖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7-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9.7%,GDP相继跨越1700亿元、1800亿元、2000亿元、2400亿元,稳居全市各区第一。

十年间,光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670余家增长至4300余家,瞪羚企业数量从30余家增至502家。目前,已聚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5家;上市公司总数达58家;市场主体总量近18万家,企业总数超12万家。

十年间,光谷高层次人才加速汇聚,本科及以上从业人员占比从40%提升至57%。现在,平均每天有超过300名大学生来光谷就业创业。


02
十年·一路追光

十年间,习近平总书记曾三赴光谷,主持人这次来到的直播地点就是总书记今年6月28日视察过的华工激光,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现场感受中国光谷“因光而兴、聚光成谷”的独特魅力。

十年前,提起光谷,对大多数武汉人来说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太偏太远了!十年间,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这里扎根,接过前人的接力棒,用青春和汗水为“科技攻关要摈弃幻想靠自己”寻求破题之道。

十年间,有越来越多的光电子信息领域“大国重器”在这里诞生,为“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习近平总书记也为之点赞“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

十年艰苦奋斗、十年砥砺前行。光谷摘掉了“偏僻”的标签,成为中国最大的激光设备制造基地之一,激光企业密度全国领先,平均每一天就有307名大学生来此就业创业。光谷成为一座人人向往的追光之城、科学之城、梦想之城、未来之城。


03
十年·一路摘星

十年,我们把“最准的尺”握在自己手里;十年,我们让“最亮的星”闪耀太空。

而这颗星几千年前古人就为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作“北斗”。如今依靠装在你我手机里的北斗导航系统,你永远不必担心迷路;有了北斗,共享单车只有在规定区域落锁才会被准确识别,无序停放不再是顽疾;有了北斗,无人驾驶的农机就能以厘米级误差持续不断地在农田上作业;有了北斗,桥梁的“毫厘之变”将会被准确地捕捉……

如今,北斗已经与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但你知道吗,所有这些应用都需要一个核心来支撑,那就是芯片。我国首颗40纳米高精度消费类北斗导航定位芯片,正是在中国光谷未来科技城问世。

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韩绍伟:北斗是国之重器,如果不建北斗,依赖的是GPS ,那就是建立在别人造的导航定位系统上的高楼大厦,人家一推你就倒了。所以,2013年我来到湖北武汉,设立了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实现北斗芯片对GPS芯片的替代方向研究,让北斗走进千家万户。

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导航负责人 李廷:我们努力去把定位芯片做得更好、更有竞争力,能够去为整个北斗事业、为国家作出贡献。所以,当时大家铆着一股劲儿,遇到问题就一起加班加点。

14个月的刻苦攻关,一次又一次测试、验证,终于在2015年底,团队心血凝结而成的第一颗芯片诞生了,它不仅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而且凭借设计环节的算法创新,之后迭代版本的芯片性能更是实现了弯道超车。

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韩绍伟:现在全国范围内,单北斗的性能已经大幅度优于GPS。

天上一张北斗织就的“网”,地上一群摘“星”的人。就在这栋北斗大厦,聚集了院士领衔的北斗行业国际化专家团队,产业链条上下游的企业就像邻居一般。也许,我们距离下一个改变生活的应用诞生,就只有一层楼。

武汉导航院总经理助理 孟蛟:我是2014年来到光谷从事北斗产业相关工作的。我们武汉导航院团队致力于北斗高精度定位和位置服务的相关研发以及产业化,其中我们承建的湖北省地基增强系统是全国首个北斗地基增强系统。

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高嘉汛:我是2018年来到光谷从事北斗产业的相关工作的,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不断创新“北斗+时空“智能技术,攻克一个又一个应用场景痛点问题,陆续掌握了多模多基多态组合导航、空天地海通导遥一体化等自主可控核心算法。

2020年,北斗系统完成全球组网,标志着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也带动了“北斗+”应用市场的爆发式增长。

2021年,湖北省北斗及相关产业产值约500亿元,居中部第一位,其中大部分北斗和相关产业企业,都分布在东湖高新区。

逐梦浩瀚星空,剑指千亿规模,光谷正乘势而上,助力中国北斗加速走向国际市场,成为世界的“北斗”。


04
十年·一路向东

2012年,武汉地铁2号线一期开通,市民从此能坐着地铁到达“武汉地图之外2厘米”的中国光谷。光谷广场站C出口,网友口中“宇宙的中心”,永远人流如织。

当时,很多人都以为光谷广场就是武汉的终点,十年后回望,才发现它其实是武汉的新起点。

由年轻面孔组成的人潮,跟随着光谷一起,一路向东。

2015年,东湖高新区公共服务中心从珞喻路搬迁至高新大道,“光谷东”从此成为企业选址投资、创新创业的关键词。

十年间,创新主轴高新大道日新月异,绿色主轴光谷生态大走廊带来诗意栖居,光谷骨干路网纵横蝶变,轨道地铁、有轨电车穿行城区腹地,让“光谷东”不再是孤岛,人才流动更加欢畅。

光谷就业者:上午还在黄石老家里,这会儿就要回公司谈业务了。

高新大道999号,“马蹄莲”在此矗立,它是武汉未来科技城的建筑地标,更是中国光谷的精神坐标。每一格窗子背后,都是一个年轻的创新团队。

十年前,他们是东湖之畔的莘莘学子;十年后的现在,他们是勇攀高峰的科技英才。光谷,让他们的奇思妙想落地生花,纸上数据成国之重器。

武汉极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算法专家 王雅儒:极目智能的团队里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从武汉的学府走出来,成为武汉未来科技城的第一批“原住民”。这十年,我们和光谷一路共同成长,见证它从原来单纯的产业聚集地,到现在越来越像一座真正的城,便捷的服务、齐全的交通医疗配套,让我们能在这里安心生活,也才更能安心创造。十年时间,我们从初创成长为“小巨人”,同行者队伍也逐渐壮大,我很庆幸选择留在武汉、留在光谷。

新时代十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光谷,是大国领袖的深深牵挂,更是殷殷嘱托。从投用时一片等待开垦的荒地,到如今创新涌动的科学之城,未来科技城的十年跨越恰如中国光谷十年蝶变的缩影。

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服务中心综合处副处长 曹斌:十年前这片还是荒郊野岭,未来三路还没有成为路。但现在,短短3.3公里已经集聚了华工激光、天马、华星光电等重量级龙头企业,形成了投资数千亿元的“黄金大道”。未来科技城也涌现了1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4家入选重点小巨人企业,“马蹄莲”下,百花绽放。


五年前,很多人又以为,这条“黄金大道”就是光谷的尽头,但光谷科创大走廊的进程并未止步于此。


会挽雕弓如满月。向东望,一座“弓箭型”空间结构的湖北东湖科学城正在崛起,引领光谷奔竞世界第一流。

面向下一个十年,东湖高新区擘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带动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协同创新,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更好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成为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重要增长极。


来源丨武汉电视台、中国光谷

友情链接:

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管理办公室 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武汉东湖开发区高新大道999号 邮编:430206 电话:027-87922863 传真:027-87922863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鄂ICP备15016557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1721号
武汉光谷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